聚焦两会 中国没有制造业,中国只有仿造业!
作者:来设计
2017-04-122017-04-12

仿造真的是一种发展捷径吗?不得不承认,它是。

 

两会的风口上飞满了各位大佬的提案,将“互联网+、中国智造、创新、工匠精神、共享经济……”等热词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
 

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围绕着制造业来说的。



对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制造业势必会与以上热词相融合,并由“中国制造”走向“中国智造”。当然,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。

 

但来来君不得不清醒的告诉大家:当国家都在呼吁我们要怎么做或是推行相关政策的时候,它的另一面的是什么?是焦虑、是缺陷、是惰性。


 

中国没有制造业,中国只有仿造业


中国现在提的最多次就是“创新”,可中国人最喜欢做的却是仿造,因为创新代价太高,对能力要求也高,而仿造和抄袭则省力得多,见效也快。几乎每个行业都如此。

 

来来君依然记得,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6年“两会”的发言:中国制造业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,西方工业,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,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,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,长久以来中国人所吹嘘的“中国制造”其实只是“中国仿造”。

 

全球制造业分四级梯队:

第一梯队

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;

第二梯队

日本、欧盟这样的高端制造领域;

第三梯队

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新兴国家包括中国;

第四梯队

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、非洲、拉美等国。

 

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,中国处于第三梯队,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。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。

 

其实,从来来君从考察经历的来看,制造业的焦虑是很普遍的,对自身水平的认识是很清醒的,而“中国制造”也是我国各类产业中最早提出转型升级计划的一批。

 

然而在对未来的焦虑下,也出现了不少“矫枉过正”的现象,这其中,制造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既是普遍追随的大势,也是误区多发的重灾区。

 

 

对质量的忽视

  质量,一直都是制造业能够生存的根本。无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,无论是什么时代,无论技术和模式如何改变,最终,都要落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质量的产品上。而对质量的关注,在目前的制造业+互联网的氛围中,还远远不够。

 

对体验的忽视

 现在光讲产品已经不够了,现在讲好体验的故事。现在已经不是过说我的产品怎么好怎么好的时代了,你也要学会去讲好体验,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体验场景和故事,然后不知不觉的把产品给卖了。

 

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说,所谓的“制造业、互联网”融合,不能仅限于技术和生产阶段,还要从一开始,就和最终的销售嫁接好。这个产品的故事在哪里?怎么给消费者做好体验等。

 

过于激进,没有取舍

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:麦肯锡出了一份关于工业4.0的报告,里面说,到目前为止,在“工业4.0”大潮中,获益最多的企业,不是那些全盘接纳工业4.0模式和理念的公司,而是那些选择只讲部分环节和工业4.0结合的企业。


其实,延伸到制造业、互联网融合上面来看也一样。制造业一定不要拿企业的全部杠杆,来撬动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,企业也不需要从头到尾、从上到下,都焕然一新。

 

真正要做的是,从企业将自己的生产、管理、销售等全套流程,和互联网理念对照研究过后,去选择适合的部分,拒绝不适合的部分,这才是企业在新时代的生存法则。

 

中国在制造业上要走的路有多长?

答案是:未知。

 

 

来来君认为,制造业除了与互联网相融合会给制造业带来相应的良态发展之外,工业设计也是助力“中国制造”走向“中国智造”的有效方式。



“好的设计是将我们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最重要的方法,设计也是生产力“,三星首席执行官尹钟龙这样表达对工业设计的理解。许多企业都把工业设计作为自己的“第二核心技术“。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,包括少数大企业为了快速盈利,亦或是在产品创新中遇到”成功率低“、”成本高“等问题,往往选择性忽略对产品创新

 

所以,在国家政府和各界大佬们为我们谋求“福利”之时,我们要思考:当我们决定要爬到巨人的肩膀上时,首先要清楚我们想要做什么、我们当前处于哪个位置、我们该如何去做,这样才能让自己看的远一些、独特一些。我们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,比如从产品创新开始。

 

 

卖得好,才叫好设计

www.laisj.com

 





相关案例